海结尾的成语大全列表(3)
最后一个字是海的成语
第四个字是海的成语解释
- 囊括四海 囊括:比喻统统包罗在内。指统一全国。
- 泥牛入海 泥塑的牛掉到海里。比喻一去不再回来。
- 桑田沧海 桑田:农田。大海变成桑田,桑田变成大海。比喻世事变化很大。
- 桑田碧海 大海变成桑田,桑田变成大海。比喻世事变化很大。同“桑田沧海”。
- 投山窜海 山、海,荒凉边远之地。指有罪而被放逐到荒凉边远的地区。
- 五湖四海 指全国各地,有时也指世界各地。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。
- 扬名四海 扬名:传播名声。四海:古人认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,故以“四海”代指全国各处;也指世界各地。指名声传遍各地。
- 钻山塞海 比喻做极为困难的事。
- 如堕烟海 堕:落。好象掉在茫茫无边的烟雾里。比喻迷失方向,找不到头绪,抓不住要领。
- 乘桴浮海 桴:小筏子。乘小筏子浮游海外。比喻远行
- 恩深似海 恩德情义极为深重
- 目空四海 四海:指全国各地。眼看四海之内皆空。比喻目中无人、狂妄或自负之甚
- 石投大海 石投海中迅速没入,比喻毫无反响或杳无音信
- 生死苦海 佛教语。指众生轮回六道,生生死死,茫无涯际,有如大海
- 石沈大海 见“ 石沉大海 ”。
- 铸山煑海 《史记·吴王濞列传》:“ 吴 有 豫章郡 銅山, 濞 則招致天下亡命者盜鑄錢,煑海水爲鹽。”谓开采山中铜矿以铸造钱币,烧煮海水而获得食盐。后用“鑄山煑海”比喻善于开发自然资源。 宋 苏轼 《表忠观碑》:“而 吴 越 地方千里,帶甲十萬,鑄山煑海,象犀珠玉之富,甲於天下。” 宋 李纲 《理财论上》:“徵商榷酤,鑄山煑海,平準市易,香礬茶課之所取,不爲不多也。”
- 精禽填海 精禽:传说炎帝的女儿在东海淹死,灵魂化作精卫鸟,常衔西山木石填东海。比喻意志坚决,不畏艰难。
- 春光如海 形容大地充满了明媚的春光
- 挟泰山以超北海 挟:夹持;超:跨过。夹着泰山跨过北海。比喻绝对不可能做到的事情
- 潘陆江海 陆:晋代诗人陆机;潘:晋代诗人潘岳。比喻有文才的人
- 无边苦海 苦海:比喻极困苦的环境。佛家语,形容深重无比的苦难
- 纵横四海 纵横:奔驰无阻。在天下任意往来,没有阻挡。比喻无敌于世
- 浮泛江海 浮泛:乘舟漫游。乘船在江河湖海中漫游
- 浩若烟海 浩:广大,众多;烟海:茫茫大海。指广大繁多如茫茫烟海
- 情深如海 形容感情深厚,像大海一样不可量
- 刀山血海 比喻极其危险和艰难的地方
- 义山恩海 恩义像海一样深,像山一样高
- 凭山负海 凭:依靠;负:背倚。依凭山峦,背倚大海。形容十分优越的地理条件
- 情天泪海 形容一味沉溺于感伤的爱情世界
- 摧山搅海 摧:毁坏;搅:搅动。能摧毁高山搅动大海。形容威力和声势很大
- 擎天驾海 擎天:支撑上天。形容本领大,能力非凡
- 摘山煮海 摘:开发。开山炼铜,煮海取盐
- 檠天架海 形容本领大,能力非凡
海结尾的成语接龙、出处
第4个是海的成语接龙
最后一个字是海的成语出处
- 囊括四海 汉·贾谊《过秦论》:“秦孝公据殽函之固,拥雍州之地,君臣固守,以窥周室,有席卷天下、包举宇内、囊括四海之意,并吞八荒之心。”
- 泥牛入海 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八:“我见两个泥牛斗入海,直至如今无消息。”
- 桑田沧海 晋·葛洪《神仙传·麻姑》:“麻姑自说云,接待以来,已见东海三为桑田。”
- 桑田碧海 唐·卢照邻《长安古意》诗:“节物风光不相待,桑田碧海须臾改。”
- 投山窜海 唐·李白《上安州裴长史书》:“若使事得其实,罪当其身,则将浴兰沐芳,自屏于烹鲜之地,惟君侯死生!不然,投山窜海,转死沟壑,岂能明目张胆,托书自陈耶?”
- 五湖四海 《周礼·夏官·职方氏》:“其浸五湖。”《论语·颜渊》:“四海之内,皆兄弟也。”唐·吕岩《绝句》:“斗笠为帆扇作舟,五湖四海任遨游。”
- 扬名四海 无
- 钻山塞海 沙汀《淘金记》二:“只要你干,我钻山塞海总来一个。”
- 如堕烟海 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赏誉》:“王仲祖、刘真长造殷中军谈,谈竟俱载去。刘谓王曰:‘渊源真可!’王曰:‘卿故堕其云雾中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