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结尾的成语大全列表(3)
最后一个字是目的成语
第四个字是目的成语解释
- 一叶障目 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,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。
- 以耳为目 拿听到的当作亲眼目睹的。比喻不亲自了解情况,只听信别人说的。
- 历历在目 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,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。
- 巧作名目 指巧立名目。变着法定出一些名目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。
- 爽心豁目 心神爽朗,眼界开阔。
- 悬门抉目 以之为烈士殉国的典故。
- 在人耳目 表示为人们所听到看到,都已熟知。
- 光彩耀目 光采鲜明,视之耀眼。
- 光彩溢目 犹光彩夺目。形容鲜艳耀眼。
- 灿烂夺目 五光十色令人眩目
- 欺人眼目 用欺骗的手段骗取别人的信任。
- 稗耳贩目 比喻见闻浅薄的人
- 疮痍弥目 疮痍:创伤;弥:满。比喻触目皆是天灾人祸,穷困流离,民不聊生的景象
- 道路侧目 侧目:侧目而视。在路上相遇,不敢交谈,以目示意。形容政治黑暗暴虐
- 横眉竖目 指耸眉瞪眼,形容怒目相视,态度凶狠的样子
- 举首戴目 举:抬起;戴目:仰视的样子。形容望着远处而有所期待或殷切期待
- 箝口侧目 箝口:闭口不说话;侧目:怒目而视。闭嘴怒目而视。形容敢怒不敢言
- 竦魂骇目 极言惊骇之状。竦,通“ 悚 ”。 明 高攀龙 《三时记》:“從山之右翼,臨不測而觀之,竦魂駭目,亦天下之一奇也。”
- 麞头鼠目 麞头削骨露,鼠眼小睛圆。形容人的寒贱相。后亦多用以形容人的面目猥琐、心术不正。《旧唐书·李揆传》:“初, 揆 秉政,侍中 苗晉卿 累薦 元載 爲重官。 揆 自恃門望,以 載 地寒,意甚輕易,不納,而謂 晉卿 曰:‘龍章鳳姿之士不見用,麞頭鼠目之子乃求官。’” 宋 陆游 《梦入禅林有老宿方升座或云通悟禅师也》诗:“塵埃車馬何憧憧,麞頭鼠目厭妄庸。” 清 钱谦益 《题相士倪生卷子》诗:“塵埃若欲知卿相,先看麞頭鼠目公。”
- 众所瞩目 瞩目:注视。为大家所注视
- 引人瞩目 瞩目:注视。吸引人们注意
- 熠熠夺目 熠熠:闪烁的样子。闪烁的样子很耀眼,因超群出众而使其它所有的都黯然失色。
- 惹人注目 惹:招惹,引起。引起别人的注意
- 夫妇反目 反目:翻眼相看,不和睦。指夫妻吵架不和
- 光辉夺目 夺目:耀眼。形容光采极为鲜明,令人眼花缭乱
- 光耀夺目 夺目:耀眼。形容光采极为鲜明,令人眼花缭乱
- 光彩射目 光彩:光泽和颜色;射:照射。形容光泽色彩鲜艳耀眼
- 朝野侧目 朝野:朝廷与民间;侧目:不敢正视。官吏和平民都不敢正眼相看。形容权势大令人生畏
- 艳色耀目 颜色鲜艳,光彩耀眼
- 死不闭目 死了也不闭眼。指人死的时候心里还有放不下的事。形容极不甘心
- 道路指目 指目:手指而目视。道路上的人用手指着,用眼看着。形容事情十分明显
- 宛然在目 宛然:仿佛。如同清楚地呈现于视野中
- 盈盈在目 盈盈:美好的样子。指美好的形象犹在眼前
- 昭然在目 形容大家看得明明白白
- 乱人耳目 乱:扰乱。指故意去迷惑人
- 粗有眉目 粗:大略;眉目:比喻头绪。刚刚有点头绪
- 死亦瞑目 瞑目:闭眼。死而闭眼。指死后没有什么牵挂
- 死也瞑目 瞑目:闭眼。死而闭眼。指死后没有什么牵挂
- 辉煌夺目 夺目:耀眼。形容光彩耀眼
- 艳丽夺目 夺目:耀眼。形容花朵或女子姿色鲜艳美丽耀眼
- 动心娱目 动心:为外物诱惑而感情波动;娱:快乐。打动人心并使人快乐
- 股肱耳目 股:大腿;肱: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;股肱:比喻辅佐帝王的大臣;耳目:亲信。比喻得力助手和亲信
- 怒眉睁目 瞪大眼睛,咬紧牙关。形容愤恨之极
- 悦心娱目 悦:愉快,喜悦。使眼睛感到舒适,使心情感到欢娱。指看见美好的事物感到身心愉快
- 倾耳拭目 倾耳:侧着耳朵;拭目:擦眼睛。认真听,仔细看。表示急切想看到所期待的事物
目结尾的成语接龙、出处
第4个是目的成语接龙
最后一个字是目的成语出处
- 一叶障目 毛泽东《论持久战》:“一叶障目,不见泰山,而自以为是。”
- 以耳为目 清·张春帆《九尾龟》第一百七十回 :“但是如今的那班督抚,也都是些以耳为目、不分黑白的人。”
- 历历在目 唐·杜甫《历历》诗:“历历开元事,分明在眼前。”
- 巧作名目 宋·苏轼《论役法差雇利害起请画一状》:“今来计会六色人户故免役钱,正与添钱无异,虽巧作名目,其实一般。”
- 爽心豁目 清·赵翼《瓯北诗话·查初白诗》:“一遇白描处,即爽心豁目,情余于文。”
- 悬门抉目 春秋时,吴国大夫伍员劝吴王夫差拒绝越国求和,夫差听信谗言,不从忠告,反赐之剑命自杀。伍员临死,曰:“树吾墓上以梓,令可为器。抉吾眼置之吴东门,以观越之灭吴也。”见《史记·吴太伯世家》。
- 在人耳目 明·张岱《奇字问·序》:”近取《左(传)》、《国(语)》、《史记》……诸书在人耳目前者,聊摘其一二奇字解释之。”
- 光彩耀目 晋·葛洪《神仙记·王远》:“衣有文采,又非锦绮,光彩耀目,不可名状。”清·和邦额《夜谭随录·阿稚》:“待女六七人扶阿稚,红巾覆面,锦衣绣裳,一涌而入。妆奁随之以进,光彩耀目,填塞草堂。”
- 光彩溢目 《太平御览》卷七○三引晋·裴启《语林》:“[石崇]乃命取珊瑚,有三尺,光彩溢目者六十七枚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