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个字是而的成语大全列表(7)
第3个是而的成语
而在第三个的成语解释
- 高枕而卧 垫高枕头安心地睡觉。形容无忧无虑。平安无事。
- 见可而进,知难而退 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进攻和退却。
- 见幾而作 幾:通“机”,时机;作:行动。指抓住有利时机及时采取行动。
- 夸夸而谈 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。
- 量力而为 量:估量。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,不要勉强。
- 落荒而走 指离开战场,向荒野逃命。形容战败逃命。
- 满载而归 装得满满地回来。形容收获很大。
- 扪虱而谈 扪:按。一面捺着虱子,一面谈着。形容谈吐偷窃,无所畏忌。
- 面墙而立 比喻不学之人,如面对墙壁而立,一无所见。
- 鸣鼓而攻之 比喻宣布罪状,遣责或声讨。
- 鸣琴而治 指以礼乐教化人民,达到“政简刑清”的统治效果。旧时常用做称颂地方官的谀词。
- 沐猴而冠 沐猴:猕猴;冠:戴帽子。猴子穿衣戴帽,究竟不是真人。比喻虚有其表,形同傀儡。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。
- 群起而攻之 大家都起来攻击它,反对它。
- 泰极而否 好的到了极点,坏的就来了。
- 挺身而出 挺身:撑直身体。挺直身体站出来。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,勇敢地站出来。
- 探口而出 犹言脱口而出。不经考虑,随口说出。
- 膝行而前 跪着用膝盖向前移动。形容敬畏恭谨之极。
- 鱼贯而入 象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。形容一个接一个地依次序进入。
- 鱼烂而亡 鱼腐烂从内脏起。比喻国家因内部祸乱而灭亡。
- 鱼贯而行 象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。形容一个跟一个单行前进。
- 欲得而甘心 想要弄到手才称心满意(多用于对人的报复或打击)。
- 韫椟而藏 旧时比喻怀才隐退。
- 一拥而入 拥:拥挤。一下子全都拥了进去,挤了进去。
- 欲盖而彰 犹欲盖弥彰。
- 和衣而卧 和:连着;卧:躺下。穿着衣服躺下睡觉。
- 赍志而没 赍:怀抱着,带着;殁:死。志愿没有实现就死了。
- 见可而进 见到形势有利就进军。后指有把握就行动。
- 崛地而起 崛:高起,突起。从平地上突起。形容某种新兴事物出现极为迅速。
- 口惠而实不至 只在口头上答应给别人好处,而实际的利益却得不到别人身上。
- 联袂而至 比喻一同来到。
- 昂然而入 仰头挺胸地走进来。形容态度傲慢
- 拍案而起 一拍桌子猛地站起来。形容非常愤慨。
- 顺风而呼 顺着风向呼喊,声音传得远,使人听得清。比喻凭借外力可有较好效果。
- 同日而言 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。同“同日而论”。
- 望风而逃 远远望见对方的气势很盛,就吓得逃跑了。形容十分怯敌。
- 闻风而起 闻:听到;风:风声,消息。一听到风声,就立刻起来响应。
- 无胫而来 犹无胫而行。常以喻良才不招而自至爱贤者之门。同“无胫而至”。
- 闻风而兴 一听到风声,就立刻起来响应。同“闻风而起”。
- 向天而唾 仰头向着天吐唾沫,唾沫还是落在自己的脸上。比喻本来想损害别人,结果受害的还是自己。
- 应运而生 应:顺应;运:原指天命,泛指时机。旧指应天命而产生。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。
- 引领而望 引领:伸长脖子。伸长脖子远望。形容殷切盼望。
- 月晕而风 月晕:月亮周围出现的光环。月亮出现光环,就是要刮风的征候。比喻见到一点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。
- 一哄而上 没有经过认真准备和严密组织,一下子行动起来。同“一哄而起”。
- 一蹴而得 比喻事情轻而易举,一下子就成功。同“一蹴而就”。
- 一往而深 指对人或对事物顷注了很深的感情,向往而不能克制。同“一往情深”。
第三个字是而的成语接龙、出处
第3个是而的成语接龙
而在第三个的成语出处
- 高枕而卧 《战国策·魏策一》:“事秦,则楚韩必不敢动;无楚韩之患,则大王高枕而卧,国必无忧矣。”
- 见可而进,知难而退 汉·荀悦《汉纪·高帝纪》:“赵兵出国迎战,见可而进,知难而退,怀内顾之心,无必死之计。”
- 见幾而作 《周易·系辞下》:“君子见幾而作,不俟终日。”
- 夸夸而谈 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十一回:“进了书房门,听见杨执中在内咶咶而谈,知道是他已来了,进去作揖同,同坐下。”
- 量力而为 《左传·昭公十五年》:“力能则进,否则退,量力而行。”
- 落荒而走 元·无名氏《马陵道》第三折:“你自慢慢的从大路上行,我便落慌而走。”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三十一回:“玄德见势危,落荒而走。”
- 满载而归 明·李贽《焚书·又焦弱侯》:“然林汝宁向者三任,彼无一任不往,往必满载而归。”
- 扪虱而谈 《晋书·王猛传》:“桓温入关,猛被褐而诣之,一面谈当世之事,扪虱而言,旁若无人。”
- 面墙而立 《尚书·周官》:“不学墙面。”孔安国传:“人而不学,其犹正墙面而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