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个字是之的成语大全列表(7)
第3个是之的成语
之在第三个的成语解释
- 鸿鹄之志 鸿鹄:天鹅,比喻志向远大的人;志:志向。比喻远大志向。
- 鸿渐之仪 对人风采才能的赞词。
- 后顾之忧 顾:回头看。来自后方的忧患。指在前进过程中,担心后方发生问题。
- 后车之戒 对后面跟上来的车子的警戒。比喻以前的失败或挫折,可以作为以后做事情的借鉴或教训。
- 后来之秀 秀:特别优秀的。后辈中的优秀人物。
- 后起之秀 后来出现的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。
- 呼吸之间 形容极为短暂的时间。
- 胡越之祸 古代中原的胡国和越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事,因此用“胡越之祸”来比喻战祸。
- 狐兔之悲 狐死则兔悲,兔死则狐亦悲。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痛心悲伤。
- 狐虎之威 狐狸与老虎相互勾结而表现出来的威势。比喻权贵当道者与其爪牙串通一气而发出的淫威。
- 瑚琏之器 瑚琏:古代祭祀时盛黍稷的尊贵器械皿,夏朝叫“瑚”殷朝叫“琏”。比喻人特别有才能,可以担当大任。
- 虎狼之势 形容极凶猛的声势。
- 花甲之年 花甲:旧时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作为纪年,六十年为一花甲,亦称一个甲子。花:形容干支名号错综参差。指六十岁。
- 怀土之情 怀:怀念;土:故土,家乡。怀念故乡的情感。
- 化外之民 化:开化;民:民众。文明地区以外的民众,即没有开化的民众。旧时统治阶级的偏见,指中国教化达不到、法律管不着的少数民族。
- 患难之交 交:交情,朋友。在一起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。
- 缓兵之计 延缓对方进攻的计策。指拖延时间,然后再想办法。
- 黄垆之痛 垆:放酒瓮的土墩子;黄垆:黄公酒垆;痛:悲痛。收集亡友的话。
- 黄泉之下 黄泉:指地下之泉,人死埋于地下。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。
- 回天之力 原比喻言论正确,极有力量,影响深远。现多比喻能挽回严重局势的力量。
- 河鱼之疾 河鱼:腹疾的隐称,因鱼腐烂是从腹中开始而得名。指腹泻。
- 汗马之功 指战争中立下的功绩。
- 汗马之劳 ①指征战的劳苦。亦指战功。②指用马运输的劳累。
- 鸿渐之翼 鸿鹄凭借羽翼而高飞远行,因以之比喻大才;高才。
- 后进之秀 犹言后起之秀。后来出现的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。
- 好生之德 好生:爱惜生灵。指有爱惜生灵,不事杀戮的品德。
- 画一之法 指全体遵行、无一例外的法令政策。
- 惠然之顾 用作欢迎客人来临的客气话。同“惠然肯来”。
- 回春之术 回春:本指冬去春来,比喻医道高明,能治愈难治之病,挽救垂危的病人。术:医术。指起死回生的医术。同“妙手回春”。
- 横草之功 横草:把草踩倒。如同将草踩倒的那样功劳。比喻轻微的功劳。
- 祸福之门 指祸与福之所从出。
- 鸡犬之声相闻,老死不相往来 现在形容彼此不了解,不互通音讯。
- 即兴之作 即兴:根据当时的兴致和感觉;作:作品。根据当时的感受而写成的作品。
- 掎角之势 原指从两方面夹攻敌人。现比喻分出兵力,造成牵制敌人或互相支援的形势。
- 济世之才 济世:拯救时世。能够拯救时世,治理国家的人才。
- 纪群之交 纪、群:人名,陈纪是陈群的父亲。比喻累世之交情。
- 季常之癖 宋朝人陈糙,字季常,他的妻子柳氏脾气暴躁,醋性很大,陈很怕她。后称人怕老婆就说有“季常之癖”。
- 季孟之间 这里指春秋时鲁国三家大贵族中势力最大的季氏和势力最弱的孟氏。指在季、孟两者之间,比上不足,比下有余。
- 季孙之忧 季孙:鲁国大夫;忧:忧患。指内部的忧患。
- 记问之学 只是记诵书本,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。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,不成体系。
- 葭莩之亲 葭莩:芦苇杆内壁的薄膜。比喻关系疏远的亲戚。
- 蒹葭之思 蒹葭:初生的芦苇。思:思念,怀念。指恋人的思念之情。
- 姜桂之性 生姜和肉桂愈久愈辣。比喻年纪越大性格越耿直。
- 将相之器 将:将帅;相:宰相;器:度量,才干。有担任将帅或宰相的度量和才能。
- 嗟来之食 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。
第三个字是之的成语接龙、出处
第3个是之的成语接龙
之在第三个的成语出处
- 鸿鹄之志 《吕氏春秋·士容》:“夫骥骜之气,鸿鹄之志,有谕乎人心者,诚也。”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“嗟乎!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!”
- 鸿渐之仪 《周易·渐》:“鸿渐于陆,其羽可用为仪,吉。”
- 后顾之忧 《魏书·李冲传》:“朕以仁明忠雅,委以台司之寄,使我出境无后顾之忧。”
- 后车之戒 明·张居正《帝鉴图说》下篇:“复辙在前,永作后车之戒。”
- 后来之秀 南朝·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赏誉》:“范豫章谓王荆州:‘卿风流俊望,真后来之秀。’王曰:‘不有此舅,焉有甥?’”
- 后起之秀 《晋书·王忱传》:“卿风流俊望,真后来之秀。”
- 呼吸之间 《晋书·郗鉴传》:“决胜负于一朝,定成败于呼吸。”
- 胡越之祸 《史记·司马相如列传》:“是胡越起于毂下,而羌夷接轸也,岂不殆哉。”
- 狐兔之悲 明·朱国桢《涌幢小品·黄叔度二诬辨》:“因视国家将倾,诸贤就戮,上之不能如孙登之污埋,次之不能如皇甫规之不与,下之不能兴狐兔之悲,方且沾沾自喜,因同志之死以为名高,是诚何忍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