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个字是头的成语大全列表(3)
第2个是头的成语
头在第二个的成语解释
- 两头白面 比喻表里不一,两方面讨好。
- 楞头呆脑 形容发楞发呆的样子。同“楞头楞脑”。
- 楞头磕脑 形容鲁莽冒失或傻呵呵的样子。也形容发楞发呆的样子。同“楞头楞脑”。
- 楞头楞脑 ①形容鲁莽冒失或傻呵呵的样子。②形容发楞发呆的样子。
- 龙头锯角 比喻大胆冒险。
- 龙头蛇尾 比喻开头盛大,结尾衰减。
- 陇头音信 指寄往或来自远方的书信。
- 驴头不对马嘴 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。同“驴唇不对马嘴”。
- 没头苍蝇 比喻乱闯乱碰的人。
- 没头没脸 指不顾脸面或不顾一切,狠狠;也满头满脸。
- 眉头眼尾 指眉眼间的神色。
- 蒙头转向 蒙:迷糊,昏迷;转向:迷失方向。形容头脑昏迷,不清晰。
- 木头木脑 形容呆板、迟钝。
- 牛头马面 迷信传说中的两个鬼卒,一个头象牛,一个头象马。比喻各种丑恶的人。
- 牛头不对马嘴 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。
- 年头月尾 指从岁首到腊月底,泛指一年之中。也指《春秋》三传每年首尾的文字。唐时试官常撷取以试应试明经科士子是否熟谙经传本文。
- 蓬头垢面 头发蓬乱,脸上很脏。旧时形容贫苦人生活生活条件很坏的样子。也泛指没有修饰。
- 蓬头历齿 头发蓬乱,牙齿稀疏。形容人衰老的容貌。
- 披头散发 头发长而散乱。形容仪容不整。
- 品头评足 原指轻浮地议论妇女的容貌。现也比喻对人对事任意挑剔。
- 平头正脸 形容相貌端正。
- 捧头鼠窜 抱着脑袋,象老鼠似地逃窜。形容仓皇逃跑的狼狈相。
- 蓬头赤脚 头发蓬乱,光着脚丫。形容未经修饰很不整齐的样子。
- 蓬头厉齿 形容头发蓬松,牙齿缺落,年高衰老的容态。
- 蓬头跣足 蓬:散乱。跣:赤脚。头发散乱,双脚赤裸。形容人衣冠不整,十分狼狈或困苦之状。亦作“披头跣足”、“蓬头赤脚”。
- 品头论足 指无聊的人随意议论妇女的容貌体态。现亦比喻在小节上一味挑剔。同“品头题足”。
- 品头题足 指无聊的人随意议论妇女的容貌体态。
- 评头论脚 原指轻浮地议论妇女的容貌。现也比喻任意挑剔。同“评头品足”。
- 破头烂额 犹言头破血流。多用来形容惨败。
- 披头盖脑 盖:压。正对着头和脸盖下来。形容(打击、冲击、批评等)来势很猛。
- 掐头去尾 除去前头后头两部分,也比喻除去没有用的部分。
- 千头万绪 绪:丝头。比喻事情的开端,头绪非常多。也形容事情复杂纷乱。
- 墙头马上 为男女爱慕之典实。
- 齐头并进 多方面同时前进。多形容几件事情或几项工作同时进行。
- 拳头上立得人,胳膊上走得路 比喻为人清白,作风正派,过得硬。
- 人头畜鸣 鸣:叫。这是骂人的话,指虽然是人,但象畜类一样愚蠢。也比喻人的行为非常恶劣。
- 三头两绪 形容事务繁杂,不易弄清头绪。
- 三头六臂 三个脑袋,六条胳臂。原为佛家语,指佛的法相。后比喻神奇的本领。
- 三头对案 指有关双方在证人或中间人在场时一起对质,讲清楚事情真相。
- 三头两面 看对方的脸色而改变态度。比善于迎和奉承和玩弄两面手法。
- 垂头搨翼 形容受挫后萎靡不振的样子。
- 搔头弄姿 原指梳妆打扮。后形容女子卖弄姿色(含贬义)。
- 从头至尾 从开头至结尾。指某件事物的全过程或全部内容。
- 少头缺尾 比喻事物残缺不全。
- 垂头铩羽 形容受挫后萎靡不振的样子。
第二个字是头的成语接龙、出处
第2个是头的成语接龙
头在第二个的成语出处
- 两头白面 元 康进之《李逵负荆》第二折:“则为你两头白面搬兴废,转背言词说是非。”
- 楞头呆脑 余辰《蚕》:“我完全没有听讲,当然不知道李老师提问了什么。现在几乎全班都举手了,这有我们这张桌子上楞头呆脑地坐着两个人。”
- 楞头磕脑 老舍《鼓书艺人》十五:“打头的是小刘,楞头磕脑地就撞了进来,站在一边,光哆嗦,不说话。” 又《骆驼祥子》一:“一搁下了事,他心中不痛快,便有点楞头磕脑的。”
- 楞头楞脑 曹禺《原野》第二幕:“干妈,虎子傻,说话楞头楞脑,没分寸。”
- 龙头锯角 清·陈瑞生《再生缘》第55回:“我也不敢在虎口拔须,龙头锯角。”
- 龙头蛇尾 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130卷:“如在欧公文集序,先说得许多天来底大,恁地好了,到结束处,却只如此,盖不止龙头蛇尾矣。”
- 陇头音信 元·高明《琵琶记·伯喈行路》:“叹路途千里,日日思亲。青梅如豆,难寄陇头音信。”
- 驴头不对马嘴 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52回:“陈正公听了这些话,驴头不对马嘴,急了一身的臭汗。”
- 没头苍蝇 清·俞万春《荡寇志》第97回:“上年往东京买卖,与那个没头苍蝇牛信曾相认识。”